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解读1关于孩子画

绘画,是生于这个时代的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活动。在孩子成长的路上,绘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绘画活动,之于生活在大都市的孩子,犹如泥土沙水,之于生活在农村的孩子,不可或缺。孩子在泥土沙水中成长起来,必然会获得极大的好处,但在绘画活动中成长起来,不仅不见得获益,还有可能遭殃,这是因为农村孩子在进行泥土沙水活动的时候是不受成人干预的,而身处大都市的孩子在进行绘画活动时却处处受到成人的干预。很多父母的干预,大多时候是违反孩子成长规律的,是阻碍孩子成长发展的。

从今天开始,连续4天时间,我们要一起共读日本著名儿童教育家、画家鸟居昭美的著作《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这本书分上下两册,每册分别有一个副标题,上册副标题是《走进孩子的涂鸦世界》,下册副标题为《孩子的画,如何看、怎么教》。

鸟居昭美从事了50多年的幼儿教育工作,积累了大量的实践案例,作者说这本书是写给妈妈的,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帮助父母能够更好地理解孩子的画画、了解孩子在绘画上的成长规律、认识孩子的绘画作品背后蕴藏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减少父母对孩子绘画活动的错误干预,以便能够通过绘画帮助孩子成长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这本书的成书时间是上个世纪80年代,当时的日本教育环境非常糟糕,所有的孩子都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备受压力,被整天灌输知识,甚至从幼儿园开始就给孩子教授识字、算术,所有的孩子都处在高度紧张的竞争当中,在这种大背景下,作者寄希望于每个家庭,希望父母能够拥有“自净能力”,以此保护孩子免受应试教育的污染。这和现在的中国教育环境非常相似,所以当下中国父母学习这本书的核心思想对于育儿有极其重要的启发和帮助意义。

孩子的绘画活动非常普遍,但父母关于孩子绘画的认知却是一张白纸,所以这本书开篇作者就给各位父母讲述了关于孩子绘画的入门知识,我觉得每个父母都应该获得这些最基本的认识。

认知1:孩子的画是用来听的,不是看的

在孩子绘画的时候,父母总是急于纠正孩子,有些父母甚至因为纠正孩子绘画而和孩子发生巨大冲突,父母大吼,孩子狂哭,重则孩子再也不愿意画画,轻则孩子不敢下笔。这都是因为父母缺乏对孩子画画的最基本认知导致的结果。

孩子的画和成人的画是不一样的,或者说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风马牛不相及。如同蝌蚪和青蛙,尽管蝌蚪长大之后就变成了青蛙,但蝌蚪小的时候只能按照蝌蚪的方式在水里运动、觅食、玩耍,青蛙如果一定要蝌蚪从小就学习青蛙的生活习性,那么我想这个蝌蚪绝对活不下来。孩子所处的每个阶段都有其固有的绘画特征,作为成人我们只能尊重孩子,而不可做一些强制改变等反人性的事。比如,1岁的孩子只能画弧线,而画不了一个封闭起来的圆圈,画封闭的圆圈这是孩子成长到2岁的时候才能完成的事情,如果父母非得教会1岁的孩子画出一个封闭的圆圈,那就如同强制蝌蚪用四条腿游泳一样,会大大破坏孩子本身的成长规律。

另外,绘画是孩子自我表达的一种语言。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必须拥有自我表达的能力,对于成人我们可以借助语言,但对于婴幼儿,在语言系统尚未发展完善之前,绘画是一种自我表达的最有效途径。孩子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和体验,我们不能因为看不懂,就否定孩子绘画作品的意义,鸟居昭美说:“孩子的画是用来听的,而不是看的”。如果妈妈能够认真倾听孩子蕴藏在绘画中的故事、感受,并且能够给予理解、支持和肯定,那么孩子就能在绘画活动中满足自我表达的需求。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内心感受被看见,孩子渴望被看见的需要更强烈。我们经常说“看见就是爱”,看见就是要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和情感体验。我们还经常说“积极回应”孩子,对于觉察力弱、积极回应能力差的父母,听孩子的绘画就是一个回应孩子非常重要的载体,这可以大大弥补我们在积极回应孩子方面的不足。

对于2岁之前的孩子,画画只是手部肌肉运动的结果,没有什么意义,所以也没有听的必要,允许孩子自由涂鸦就好。对于2-3岁的孩子,已经可以对绘画赋予意义了,我们听的时候只需问孩子“画的是什么”即可。而对于4岁以后的孩子,绘画不仅仅有意义,而且蕴藏着丰富的故事,故事又蕴藏着孩子的情感体验,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听孩子绘画作品的时候要问孩子“你在做什么呢”,或者邀请孩子讲讲他的作品——“你能给我讲讲你的绘画作品吗”?

认知2:让孩子画得像,就是扼杀孩子的5种基本能力

每一次听到父母用“画得像不像”来评价孩子绘画作品的好坏,我就很无奈,这就如同要求用英文写出一副书法作品一样无理。如果父母总是用“像不像”评判孩子的作品,而且经常自以为是地给孩子画各种物体的形象让孩子学习,那么这就相当于孩子小的时候使劲给孩子糖吃,有一天孩子的绘画作品就如同孩子的牙一样会长出蛀牙。

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绘画能力,这是人的天性,这是进化的结果,孩子根本不需要父母教,父母要做的就是欣喜地守护好孩子的这些能力,为孩子提供适宜画画的环境。鸟居昭美说:“孩子的绘画作品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培养出来的”。我们可以发现,不论多大的孩子,有没有学过绘画,只要给一张纸、一支笔,孩子就能绘画,而且一心一意、旁若无物、下笔果断,反而是成人,每画一笔都要犹豫、踟蹰。毕加索就非常痴迷于孩子的作品,而且说“5岁孩子的绘画,抵得上一个大师”。

鸟居昭美通过大量案例观察研究发现,绘画需要五种能力:动手能力、眼睛的协调能力、语言能力、情感和热情、社会能力。

通过绘画,可以促进孩子这些能力的发展,而如果教孩子形象,也就是力争画像,就会阻碍甚至破坏这些能力的发展。孩子需要通过在纸上画线条不断地感知和调整自己手腕和手臂的运力和方向,在调整和尝试中孩子会体验到“发现”的乐趣,从而孩子会获得“如何才能画出一条直线”、“如何才能画出一个半圆”等等的经验,这些发现满足了孩子的成就感。语言是内在感受的表达载体,绘画就是孩子的语言,是对语言发展尚不成熟的补充也是对语言发展的促进。前面说了,绘画是孩子一种自我表达的方式,而表达的内容则是内心情感和人际关系体验。绘画是要通过形象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而形象不是别人教会的,是自己创造出来的。比如,在成人的视角中,太阳就要用圆圈代替,而在孩子的眼中,太阳完全可以用半圆代替,太阳这个形象到底画成什么样,在于孩子的创造,而不在于父母的教授,如果父母因为孩子创造了一个不是圆圈的太阳形象而责怪孩子的画“不像、不好”,那简直如同责怪五星级酒店的席梦思床太柔软了无法入睡而选择睡地板。

很多已经讨厌画画的孩子,或许就是父母无视孩子发展规律,教孩子画形象,指导孩子用色导致的结果,当然也有可能是孩子独自一个人不愿意画,对于孩子来讲,和伙伴一起才能画起来、画得更开心。如果孩子已经开始讨厌画画了,那么父母要做的就是对孩子淳朴天真的表达方式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赞许,不断地听孩子的绘画,孩子就能够重新获得自信、再次爱上画画。

认识3:绘画就是要弄得很脏

孩子画画的时候,父母总是担心孩子把衣服、房间弄脏了,因此对孩子的绘画活动加入过度的限制,这就如同担心玩泥巴和沙子会弄脏孩子的衣服而阻止孩子玩一样,是非常糟糕的。前面我们说了,绘画活动就是都市孩子的泥巴和沙水,绘画对于孩子来讲和泥巴、沙子一样是一种“造型游戏”,在成人眼中,孩子在画画,而在孩子眼中,是在玩游戏。

孩子绘画的本质就是要弄脏,难道不是吗?给孩子一张白纸,不就是要让孩子把它弄脏吗?鸟居昭美说:“艺术的本质,就是以毁坏、弄脏已有形象为基础”。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就是以毁坏、弄脏为中心的,如果父母担心孩子弄脏而阻止孩子的活动,那等于说是在剥夺孩子的学习机会,也是在剥夺孩子作为人享受内心喜悦的机会。绘画,就是用各种颜料把纸弄脏,让纸发生变化,毁坏已有的形象而创造新的形象。正如鸟居昭美所说:“运用自己的手和脚让世界发生变化,那种变化可以直接通过自己的眼睛、耳朵、肌肤来感受。然后,思考、制作、画出来——对于孩子来说,没有比这更快乐的了。”

认知4:孩子的绘画颜色,并不能反映性格

有些父母喜欢通过孩子绘画作品的颜色判断孩子的性格,对于我们没有专门受过训练的人来讲,这是非常困难的,而且也没有什么意义。比如,有些父母看见孩子只用黑色,就很紧张,觉得孩子内心是不是很阴郁。事实上,对于5岁之前的孩子,什么颜色都一样,一种颜色就够了。我经常看见三四岁的孩子从头到尾只用一支油画棒涂色,而父母在一旁非得让孩子多用几种颜色,结果搞得孩子的绘画活动很不愉快,我想说这简直就是无事生非,横加阻挠,看见孩子很愉悦父母心生恨意,所以非得想个法子让孩子的绘画体验变得糟糕才行,要不然为什么非得这样做呢?

再者说了,孩子的性格,与父母有很大的关系,绘画也许可以反映一个孩子的性格,却难以塑造孩子的性格。精神分析学派认为,孩子的性格早在三岁之前就形成了。

认知5:丰富的生活体验,是孩子画画的源泉

很多父母责怪自己孩子的画面太单调,殊不知,孩子画面的单调恰恰反映了孩子生活体验的贫乏,我们前面说了,绘画是孩子的自我表达,如果一个孩子没有体验过春风里在草地上和同伴狂奔嬉闹,绘画中又如何画得出舒畅喜悦;如果一个孩子没有体验过一家人其乐融融,画面中又如何表达出温暖与爱;如果一个孩子没有体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又如何画得出大格局、大境界。柏拉图曾说“艺术,是生活的影子”,一个孩子的生活如果是贫瘠的、无聊的,那么不只是他的绘画,他的一切活动都是无精打采的、干瘪的。因此,想要有丰富的画面,就得首先有更加丰富的生活体验。

以上关于孩子绘画的5个认知,可以快速帮助父母了解、认知孩子的绘画,从而在培养孩子绘画的路上,避免成为孩子发展的阻力,同时也可以帮助父母为孩子的学习成长做出明智的选择。我希望父母拥有人本主义最基本的信仰,那就是:坚信人有与生俱来的生命力,只要不加干涉,每个孩子都会朝着好的方向成长。事实上,这5条认知也没有教父母应该做什么,而是提醒父母不要做什么,更多的时候是做一面孩子的镜子,把孩子客观的状态反馈给孩子,就已经是很好的父母。但如果我们父母这面镜子灰尘过多,反照出来的孩子就会模糊不清甚至发生扭曲,这才是最糟糕的事。

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家庭教育讲师,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卉贝艺术联合创始人,中小学教师,致力于从事家庭教育工作,个案咨询累计达小时。

《儿童心理学》解读1:如何正确看待儿童?

长按随意赞赏

Theprocessoflifeistobeyourself,

beyourownprocess.

生命的过程就是做自己、成为自己的过程。

牟子坤

学习成长新生

长按







































中科白癜风让白斑告别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正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qucao.com/zmcd/17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